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港要闻  -> 正文

改革名城的“人间烟火”!三十载,饶大运追鲜地道“龙港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琥珀色的汁水镇在碎冰里,泛着橙金色的汤中浸着1毫米见厚的海参切片。筷子一捞,脆爽的海参肉滑进嘴里,橙汁的酸甜抢先在口中炸开,腌料的咸鲜辛香不见半点腥冲,只剩满嘴回味,手不停筷再来一口……

  冰镇海参,温州各大海鲜楼的一道“保留菜”,或辣或辛,各有秘法。“但这个口味,只有我们石砰渔港能做,多少人复刻,还是做不出我们店里的味道。”说起自家招牌菜,饶大运自信满满。

  这份自信与从容的背后,是饶大运近三十载对美食的坚守,只为追寻那一口地道“龙港味”。

  排档夹缝里长出的“野心”

  时针拨回到2013年,彼时的龙港,正奔跑在发展与变革的快车道上。华灯初上时,操着大江南北口音的往来客商,聚集街头巷尾,苦辣酸鲜、推杯换盏,西装革履与汗衫裤衩在烟火气中和谐交融。

  少小离家学厨归来的饶大运,已在龙港多家酒楼后厨辗转了十六年,从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厨师长,也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好友。

  但即使是“行内人”,工作之余的聚餐唠嗑依然“选择困难”——宴会厅高端大气却少了烟火气,市井大排档新鲜地道可环境欠佳。随着龙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餐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饶大运和两位同行挚友一合计:“咱开家特色海鲜楼,填补这个市场空白!”

  困时有人送枕头,西一街335号的转租告示恰在此时“从天而降”。不大的店面,坐落在当时龙港最热闹的街道,房东爽快,房租合适,三个厨师出身的男人不懂设计也不懂经营,简单在屋内摆了十桌,屋外摆了二十桌,就这样开了张。开业首月,食客的队伍排了老长,食材常常供不应求——“天天海鲜”,一炮打响!

  车辙印下“抢”出的渔获

  海鲜楼火了,却也带来了“苦恼”——海鲜食材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龙港老牌酒楼几乎垄断了附近所有的优质货源。厨师出身的饶大运,抱着对美食的敬畏,不想只为了赚快钱而降低食材标准,导致店内招牌菜常常“断供”。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辆二手五菱车成了破局密钥。三个“龙港合伙人”,开着空调不灵光的“小破车”,一天到头往周边石砰、大渔、霞浦、福鼎等渔港跑,挨家挨户找船老大和渔户攀交情、进鲜货。

  “10多年开山劈路,如今我们早就已经不用自己一趟一趟跑渔港了。”饶大运看着店里的活鱼和冻鲜,仔细观察食材的状态,“我们有成熟完整的供应链,只要当天最新鲜的近海鱼鲜,渔户会确保第一时间送到各店后厨。”

  新鲜的食材,精湛的厨艺,海鲜楼赢得了周边地方老饕们的口碑。饶大运把店开出了龙港,开到了鹿城、苍南,在遍地开花的海鲜楼中闯出一条路。“没有特别的开店规划,我们就是靠着这么多年干厨师的嗅觉,顺势而为,生意还是发展得挺顺利的……”

  撤镇设市带来的新机遇

  2018年,龙港撤镇设市前夕,饶大运又一次嗅到了新商机。

  这一次,饶大运的目光投向了龙港老城与新城结合处。一边是工地,一边是村庄,彼时还在开发初期的世纪大道旁,石砰渔港就这样开了张。

  “甫一开业,营业额超预期三成。”本来做好了“亏本也要守下去”打算的饶大运,又一次成功抢占到一个充满潜力的“空白市场”。

  2019年,龙港迎来“撤镇设市”,乘着改革东风,石砰渔港的生意伴随世纪大道板块的崛起愈加红火。与发展同步而来的,是更高的行业标准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食客们不再单纯讲究‘吃香喝辣’,他们对于环境卫生、菜品花色、配套服务等都有了更精致的追求。”

  “撤镇设市后,来到龙港的人更多了,龙港人看到的世界更广了,一个海纳百川的龙港,餐饮亦需要包罗万象、与时俱进。”饶大运说,“虽然搭上了撤镇设市的顺风车,但餐饮江湖风云多变,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月一次新菜品评,一年两次全国培训,龙港在发展进步,我们亦不会停下创新脚步。”

  世间百味,唯有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从16岁当学徒,到酒楼总厨,再到海鲜楼老板……饶大运以“味”为本,用30年的时光逐浪追“鲜”,不仅见证了一个小渔村到改革名城的华丽蝶变,更以执着和创新诉说着龙港人对美食的热爱与坚守。这是饶大运守正创新的创业故事,更是龙港这座改革名城的精神写照。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