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飞跃、绕行、破门得分……球状护罩内的无人机,在学生们灵巧操控下展开激烈对抗。这是一场特殊的足球赛,没有青青草坪,只有“天罗地网”;不比脚法,只比手法;不在地上跑,全在天上飞。
“去年,我们在温州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的无人机足球赛拿到一等奖和三等奖。”提及学生成绩,青年教师苏再帮和张潮眼中满是骄傲。今年是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先行试水无人机专业,布局低空经济与职教融合的第五个年头。无人机实训室里,桌上摆放的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一等奖等荣誉,见证着这所县域职校的“竞逐蓝天”之路。
放“飞”梦想
最早“吃螃蟹”的中职院校
随着中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无人机专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无人机操控员……低空经济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和新赛道。
其实早在2019年,当“低空经济”尚属陌生概念时,龙港这座改革名城就已悄然落子。龙港职专无人机专业应运而生,成为温州市最早“吃螃蟹”的中职院校。
“我们是温州市最早开设无人机专业的中职院校之一。”作为亲历该专业从无到有过程的人,苏再帮很是自豪,“中职无人机教育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当时无人能回答。我们都是才就业一两年的‘新兵蛋子’,都是教电子技术出身,只能硬着头皮上。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我们选择从零开始搭建无人机专业体系。”
“当时连教材都没有,设备也稀缺。”回忆起专业的草创期,苏再帮感触颇深,“无人机是新鲜玩意儿,我们几个年轻教师就自学专业技术;学科课程不知道从何教起,我们就到处考察学习;学校旧校区场地有限,我们到周末就满城找飞场。首年招生时,全班仅2台大疆轮着飞……现在,学校在校生目前规模已达120人,每个小组都能分到不同机型,实操课再不用‘排大队’了。最重要的是,无人机比赛项目和应用场景多了。”
竞逐蓝“天”
借“低空”之风展青云之志
“比赛和项目就是最好的教材!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了技术,又通过比赛获了奖,为他们以后人生道路选择,拓宽了渠道。”张潮于2019年入职龙港中职,也是无人机专业草创团队的一员,对学生的每一个成就,他如数家珍,“这个‘飞航救生圈’是我们师生团队一起改装的作品,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还有这个消防无人机,有救援队对这个改装机型很感兴趣……”
“学生在这里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大,学校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的课程体系也完全对标职业标准,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岗课赛证’的三维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苏再帮介绍,专业设立以来,有大批学生凭借技术和成绩直升合作院校无人机专业。毕业后,也多数投身无人机领域,更有一人创办了龙港大疆无人机维修工作室。
2024年,龙港职专从逼仄陈旧的老校区,搬进了宽阔崭新的新校区。同年年底,浙南首个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在龙港落地,龙港低空经济“加速起飞”,让产教融合有了新载体。
“希望借着这股东风,龙港‘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能进一步丰富形态,我们的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训项目。”在张潮看来,未来几年,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将充满机遇。
苏再帮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以创造者的姿态,迎接这个即将到来的‘天空时代’。”他憧憬道,“或许今天在操场飞无人机的少年,就是未来低空产业的设计师、无人机应用的工程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准备好翱翔的翅膀。”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