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历经千年,浙江温州靠着中原、海洋、山地、移民文化交汇交融而来的独特瓯越文化,凭着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近年来,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成长起来的温州,牢记“续写创新史”嘱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城市格局、百姓生活、作风效能等方面实现精彩蝶变。
温州城市风光(来源:视觉中国)
一只蟹,秀出创新活力
近段时间,由于天气转冷,温州乐清市翁垟街道的养殖蝤蛑都已进入冬眠状态,当地海岸蝤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朝腾却并没有闲下来,时常和岳父、表弟一起到养殖池转一转,查看蝤蛑的生长情况,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蝤蛑的养殖技术。
陈朝腾(中间)与岳父、表弟讨论翁垟蝤蛑的养殖技术(央广网记者项楠摄)
翁垟街道位于乐清湾海积平原上,滩涂面积大,土质为软粘泥,富含微量元素,且盐碱度在10-15度之间,特别适合蝤蛑生长。这里出产的蝤蛑品质上乘,有口皆碑,远近闻名,但多年来却一直处于零散养殖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
“当初回来,就是希望振兴家乡蝤蛑养殖产业,打响翁垟蝤蛑品牌。”2020年,在外经商多年的80后青年陈朝腾决定返乡创办蝤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蝤蛑养殖户科学化、规模化养殖蝤蛑。“我的想法刚提出来,包括我岳父在内的许多养殖户,都觉得不靠谱。”
“只要青年有想法,我们都会全力支持他。”乐清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科科长张利兵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积极联系对接产业行业专家为陈朝腾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助力陈朝腾科学化养殖的想法落地落实。
“现在我这里养出来的蝤蛑,壳薄、个大、品相好,不仅分量、存活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年收益也从原来几万元提升到了近30万元。”说起女婿返乡前后,当地蝤蛑养殖的变化,从事蝤蛑养殖近40年的南存丰喜笑颜开。
翁垟蝤蛑(央广网记者项楠摄)
经过努力,如今,养殖基地蝤蛑亩产量由之前的20公斤增长到了40公斤,亩均增产近8000元,实现年产值达1200万元。“家乡政府对创新工作者提供了包括税收减免、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更增强了年轻人返乡信心。”陈朝腾高兴地说。
在全省率先实施民营企业“科技副总”机制;在温州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孵化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揽子”奖补政策;创新推出人才子女“无忧入学”等改革举措……在温州乐清,创新活力不只体现在一个个像陈朝腾一样的普通市民身上,更融进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中。
当前,乐清累计打造孵化基地40个、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在孵项目920余项、集聚创新创业人才7600余名。
一本“日记”,记录为民温度
“真是太感谢陈警官了,专程上门帮我儿子办理身份证。”当苍南县公安局望里派出所社区民警陈传泽递上一张崭新的身份证,宫兴村村民陈孟可感激连连。
原来,陈孟可儿子的身份证换证期限临近,却因为腿脚不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换证手续。得知情况后,陈传泽便主动上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陈传泽将新办的身份证递到陈孟可儿子手中(央广网记者项楠摄)
“把时间花在群众身上,群众也会将你记在心上。”陈传泽告诉记者,自己在望里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6年来,都会习惯性地将日常收集的群众诉求和信息记到本子上,并对照问题逐一落实解决。“这样不仅能清楚地知道当下群众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工作要怎么做,也能够很好地发现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这一创新做法也得到了望里派出所所长陈怡的认可支持。“今年,我们将他的做法系统梳理成‘民情日记’,并向所里全体社区民警进行了推广,做到人手一本。”
陈传泽记录“民情日记”
据介绍,“民情日记”的工作做法,是对当地“大榕树”警务模式的一次延伸探索。“在望里,几乎每个村都会有一棵大榕树,村民们喜欢在榕树下聊家常,我们也将‘办公室’搬到了这里。”陈怡说,借助“大榕树”这个服务平台,辖区民警更能够走进群众心里,开展平安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以‘大榕树’警务模式为蓝本,我们苍南全县公安系统也因地制宜发展出‘水乡警务’‘廊桥警务’等警务工作模式,目的就是让我们警务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地做到群众的心里去。”苍南县公安局副局长章显光说。
据悉,近年来,苍南立足全县社会治安形势,积极推动警务前移,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最大限度将警力推向社区、推向群众、推向治安要素汇集点,使民警走出办公室、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
一枚印章,盖出改革速度
“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办完的审批手续,当时我们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享起拿到龙港首张盖有“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字样公章的行政许可证书时的情形,温州龙港市一绿色建材制造企业的董事长李统焕至今仍感到激动不已。“这效率真的是太高了!”
2020年11月26日,首张盖有“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字样公章的行政许可证书正式发放,标志着626枚精减下来的公章正式进了龙港档案馆,今后,涉企审批全领域事项将一枚印章盖到底。
龙港市为新注册企业提供的开业大礼盒(央广网记者项楠摄)
“从原先的7个审批部门、32个科室、56名审批人员,归集到1个审批局、2个科室、26名审批人员,一枚印章管审批,既是龙港改革的需要,也是群众企业的实际需要。”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薛如意介绍,如今在龙港1146项涉企类全领域审批事项都可以在龙港市政务客厅实现一站式高效办理。
此外,针对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融资效率低以及合规管理能力弱等问题,龙港市还梳理出15项增值服务清单,实现项目“五即时”(拿地即开工、报备即接入、预验即投用、分验即融资、竣工即领证)。
“在龙港,不论规模、切口大小,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会是群众的切实需要。”薛如意说,虽然“一枚印章管审批”已成为龙港“大部制、扁平化”基层行政管理模式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但关于如何提升审批管理服务便捷度、群众满意度的改革工作,还将持续进行。
龙港市政务客厅(央广网记者项楠摄)
服务、创新、改革……一个个平凡而生动的故事,凝结成充满活力与温度的词汇,刻画出温州这座城市的鲜活形象,吸引着一群人在这里安居乐业,追逐梦想,书写出人与城的共同幸福。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