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人文龙港  -> 正文

孙店观音寺琐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2日

  孙店是龙港市南侧的一个古老村庄,东邻洪桥、下屋陈,南与钱库镇朱家斗、黄处相连,西接宜山镇黄良村,北与施良、余家慕隔河相望。孙店水网发达,河流纵横交错,宜山到白沙二河、缪家桥的一条河流静静地从这里穿过,河水清澈,长流不息,分为南北两岸,河上架起多座桥梁。现在,孙店、洪桥、下屋陈、施良四地合并成立了龙港市朝阳社区。

  孙店因有千年古刹观音寺(又名涌泉寺)而闻名江南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孙店是宜东乡的政治文化中心。宜东乡政府所在地就在孙店的观音寺。宜东乡完全小学办在孙店的娘娘宫。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6个班,100多名学生。1952年9月,我的小学启蒙就在孙店的宜东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白沙刘店地区的刘崇驹老师。我脑海中深刻地记得语文第一课内容是三个字“开学了”,第二课内容是“我们来上学”。

  宜东乡,顾名思义就是宜山东边的一个乡。根据民国时期《平阳六年》历史资料记载,1949年解放之前就有“宜东乡”这个行政机构。解放后,宜东乡的地理范围从宜山镇黄良村以东开始到洪桥、下屋陈,南从仙居、雅中到北边的吴兰楼、林官仓。据今年95岁的退休老干部林长雅回忆,解放初期宜东乡政府管辖的范围有11个行政村:仙居(含儒田)、雅中林、雅后、翁处、朱家斗(含黄处)、孙店(含洪桥)、施良(含下屋陈)、余家慕、朱处(含石井、陈家巷)、吴兰楼(含林官仓)、严处(含东店)。每个行政村成立村人民政府,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村级有五级人民政府。因为孙店村地处中心点,因此,宜东乡政府设立在孙店的观音寺。

  大约1952年底或1953年初,我父亲在金乡老城完成农村土改工作后,被组织委派到宜东乡当乡长。我在孙店读小学,因学校距离我家吴兰楼村较远,约有三四里路。中午学校放学,曾多次跑到我父亲工作的乡政府吃饭,因而脑海里留下了一些观音寺的历史风貌记忆。

  观音寺坐落在孙店西首的一个河圈内,建寺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迄今有1150多年历史。在宜山、钱库一带的百姓中,说起孙店观音寺,是无人不晓的,人们都说观世音菩萨心肠慈悲,是为劳苦大众救苦救难的。但提起“涌泉寺”这样文绉绉的寺名,很多人不清楚,只有少数文化人知道涌泉寺就是观音寺。

  观音寺地理环境优美。从宜山到白沙的孙店中心河在观音寺前静静地流过。观音寺前的河中心有个风水墩,风水墩上耸立着三座白色砖塔,其中一座塔顶长着一棵小树,彰显观音寺是一块风水宝地。

  今年85岁的孙店村老书记傅化挺回忆,过去有的人家做佛事烧金银纸钱,都用小船划到风水墩上,把金银纸放在砖塔中焚烧。在风水墩东首河道上建筑一座由三条石板铺成的石板桥叫“咸通桥”,从“咸通”这个桥名,可见历史悠久。这座“咸通”桥搭建起观音寺与外界的联系。人们想要进入观音寺,必须跨过这座石板桥。

  解放初期的观音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四合院由前殿,后殿和两边走马楼式的厢房组成,院中有个宽敞明亮的天井。走进前殿大门,四大金刚的佛像庄严地站立两旁,目光坚毅地注视着每个进进出出的人员。我第一次走进观音寺大门时,看到高大威严的四大金刚雕塑佛像有点害怕,胸口心惊胆颤。走进院子,看到后殿比前殿宏伟庄严、高大气派,这是观音寺的主殿,上方悬挂着“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因为解放初期基本停止了一切宗教迷信活动,观音寺内没有看到一个善男信女到寺中烧香磕头,拜佛求签。

  观音寺里留守的几名和尚,他们吃住在西厢房,每天在寺庙旁边的田地里耕种劳动,自食其力。

  宜东乡的乡政府办公地点在观音寺东厢房的药师楼,当时乡政府工作人员很少。据林长雅同志记忆,1950年和1951年,乡政府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乡长陈仁汉,文书郑秋快。我父亲到宜东乡工作时,我记得乡政府工作人员有5-6个人,其中一位副乡长叫郑立宁(音),严处人,他到乡政府上下班,经常从我家前面的石板路经过。一位粮管员叫陈敬树,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家住宜山中市街上。1958年我被保送到宜山中学读初中,在宜山街上好几次遇到他。因此,我对他们两位老同志记忆很深刻。我记得乡里还有一位公安特派员和一位文书。

  乡政府的办公条件很简陋。乡政府工作人员生活很艰苦,大家都住在东厢房药师楼上,办公室兼宿舍。每人一张单人木板床,单人木板床的两头是用两张木板凳搭起来的。寒冷的冬天,床垫是稻草编织的,上面铺着一张草席,盖的棉被是农村土纺土织的粗布被单。办公桌极其简易,桌面下只有两个大抽屉,坐的是没有靠背的木板凳子。农村干部到乡政府办事,来人就坐在床沿上谈工作。楼下是乡政府食堂,仓库和炊事员的住房。

  在东厢房一楼乡政府食堂门口4-5米远的院子内有一口水井。这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和寺院和尚吃喝洗刷的用水处。关于这口水井,民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建造观音寺时,全部木材都是从东海经过这口水井一根接一根涌现出来的,因而观音寺又以涌泉得名,有人称其涌泉寺。传说寺庙快建成时,木工师傅喊了一句“木头够了”,井里再也浮现不出木头了。有人说从东海到观音寺的涌泉通道被木工师傅的喊叫声堵死了。目前该井的泉水仍然清洁可口,是当地居民饮用之泉。

  观音寺背后和东西两侧有不少田地。田地四周由河道环绕。过去村民种地都要从观音寺前面的石板桥进出,除非有船渡,其他没有通道可入。据孙店老书记傅化挺说,刚解放时个别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被政府镇压,就是先拉到观音寺里关押起来。因为这里的安全保卫工作容易做,只要把观音寺前的石板桥守牢,就能做到“一夫当关,万夫难进”。

  1953年至1954年期间,由于行政区域调整,靠近宜山和钱库的一些村庄从宜东乡划出,成立新的乡政府机构,宜东乡管理范围缩小,乡政府就从孙店观音寺搬到了余家慕工商业地主余礼次(音)被政府没收的楼房里办公。宜东小学也从孙店娘娘宫搬到余家慕土地庙,与余家慕村小合并,建立余家慕完全小学。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宜东乡、平等乡、梧桥乡三个乡合并成立平等人民公社,宜东乡撤销。我父亲调任平等公社管委会主任。吴兰楼村与林官仓村合并成立一个生产大队,叫宜东大队。大队办公室设在地主房屋“林时和”大宅院的“望耕楼”。20世纪“文革”后期,吴兰楼与林官仓分设两个村,“宜东”这个地名彻底消失。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