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今年正月初一,陈家宅“舞龙”打“秋千”,勾起了我70年前的记忆。
做交椅出名的陈家宅村,不知多少年前,开始“舞龙”打“秋千”。我出生后的第二年,爸妈带我住到地主家的牛栏间旁边,爸爸给地主当长工。解放后,我家就在陈家宅参加土改,分到属于自家的“自个田”,分到有爸爸名字的房子,从牛栏间边搬到正屋东前半间,当时最好的房子。 刚解放的“年”,过得特别有滋味,什么东西都是自家的。糯米、龙仙米,都是自家田里种出来的,捣糖糕,爸爸和人家一起捣,投入多少,分回多少,打糕,胶炒米,我家投入多少,打出多少全归自己,也就是“翻身农民,自己做主”。不像旧社会,爸爸给地主捣糖糕,炒米,打糕,看地主的眼色,高兴的,多给点;不高兴时,就不给,我眼巴巴地看地主家的孩子吃糕点,我只能眼馋得流出口水。孩提时的过年,初一的舞龙,打秋千,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年前,管事的头家,到祠堂里,把龙身(龙袍)、骨架、龙头、龙尾、龙珠、大锣小鼓、唢呐,都找出来,掸去灰尘,该拆洗的拆洗,该修补的修补,遗失的补齐。秋千也一样,新买长木头,搭秋千架,拉秋千索。年前准备妥当,初一出征,黄龙出洞,秋千开始摆放。
初一早上,天刚蒙蒙亮,上年纪的头家,最要紧的事:净身,请“香”官,就是拜神,保佑今年滚花龙,打秋千,诸事顺利,人员平安,万事吉祥。
龙,有青龙、黄龙、白龙,按传统习俗,陈家宅只滚黄龙。陈家宅地方滚黄龙,有一支训练有素,出来能舞,舞之出色的队伍。按年龄、高矮、体力三大标准,选择出类拔萃的选手。年龄在18-25岁之间,体力当然是身强体壮青年中的佼佼者。摆龙头的人要高大臂长,龙头摆动幅度大,好看;跟龙尾的,个子要矮,有时要贴到地面,跑动灵活。几年下来,经过几番淘汰,留下了种子选手。黄龙13档,二套人马,全班要有三十来个青壮年。70年过去了,当初的舞龙青年,已经耄耋,还有几人在呢?
正月初一,太阳刚出海,小孩子比大人跑得快,早早到“大众坛”占了好位置。像做猴戏,打锣的,先出场,打着锣,绕场一周。“大众坛”,在“进士牌坊”西侧,大约占地2亩,位置适中,前有祠堂,后有“会文阁”遗址,原来是水田,后来与众田调换。这片田地,专门用来做公益活动。
滚黄龙有许多花样。龙珠是令,龙头抢龙珠,一系列动作依令而动,依头而行,龙身随龙头而滚,龙尾随龙身而摆。龙珠高蹦,龙头随纵,龙身随跃,龙尾伏地摆尾。龙珠左闪右晃,龙头左摇右摆,龙身弯曲蛇行,龙尾伏地迅跑……一套动作下来,青年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后面的“矮短瓜”坐在地上,不想起来,他是最累的。汗水淹没了眼珠,连擦汗的时间也没有。下一场,要换替补队员了。看得过瘾的要数七八岁的小孩子了,在大人缝隙中钻来钻去,不管闻到的是屁臭,还是汗味,能钻得过去的就钻,要看就要看全景。但是大人有交代,只许看,不许指指点点,因为龙是“神灵”,有“香官”管辖,指指点点,就是亵渎神灵,香官会捉弄你,小则得病,大则有性命之虞……所以舞龙场所,只有锣声,铃铛之声,没有议论,没有赞叹。当然休息之后,那就像开了锅的沸水,议论纷纷……
舞龙队伍在里屋的“众坛”起个头,再到志汉道坛头,后到门台里,最后到上垟。第二天才到附近相好的地方。谁先请,先到那个地方,一直到初十。跟舞龙队伍,我们跑得很累,我们最快活。
据说:秋千,在古代是作战手段,藤条绑在大树上,手拉藤条,越溪过涧,荡到敌方的后背,出奇制胜。
陈家宅地方“打秋千”,已有900年历史。1953年春节,秋千架就搭在“众坛”当中,“进士”牌坊的后面。秋千架很简单,6条 15米长的木棍,一边三根,9米高处,捆绑在一起,架上一根横梁,和对过的另一组三根木棍组合成一副秋千架,再上面,两条木棒,加以固定。横梁上系两条粗麻绳,约8.5米长,离地面0.5米,这两条粗绳穿过脚踏板的两个孔,这副秋千就算完成了。
打秋千的人,一手一边,握住粗绳子,双脚、双手齐用力,就上了秋千。为了安全,双手必须牢牢地抓住绳子,双脚稳稳地踩在踏板上,因为力的不平衡,秋千会自然地晃动。刚开始,不要想荡秋千,能稳当地站在秋千踏板上,就是学习的一大进步。稳定是基本功。心不要慌,脚像钉在踏板上一样稳,要想“荡”,只要弯曲双腿,稍稍蹲下,秋千就荡起来了。要想停下来,你要控制住自己,一动不动,秋千也乖乖地停下来。其实动作很简单,主要是胆大,心细。一旦慌了起来,身体不平衡,腿脚移动,秋千不听使唤地越荡越高,心越慌,手不由自主地松了,就掉下来了,有可能受伤。掌握了动作要领,练习了几次,再上去。可以往高处荡,做“天上人”。双脚用力蹬,秋千就高扬,越用力,摆动幅度越大。 90 °、120 °、140 °、160 °、170 °……到这个幅度,已臻极限,几乎完美,周围一片赞美。秋千上的人,由于惯性作用,凡人上天,没上飞机,没上卫星,蹬了几蹬,就上天了,这就是秋千带来的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心灵上最大的满足……
到这个幅度,除了脚的蹬力,加上惯性力,身体就容易失去平衡,很容易出危险。这时,双手更要抓紧,双脚紧贴秋千板,不许移动,安全最要紧。千万不要分心,不要再蹬,挺直身板,秋千自然慢下来,摆动幅度越来越小。因为经常出事故,虽然很少出人命,但伤筋动骨在所难免,所以“打秋千”难以普及。秋千是最古老的体育、娱乐活动,手脚并用,心身愉悦,豪气冲天。宋朝释惠洪的《秋千》: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皮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滴降仙。这首七律把秋千描绘得活灵活现,和周围优美环境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进入瑶台仙境……
今年正月初十,陈家宅村又开始做戏,男女老少,欢天喜地,精神上极大的满足,年味也越来越浓。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