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你觉得,新生的龙港市跟龙港镇有哪些重大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各界关心龙港和生活其间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为龙港人,我最大的感触是:龙港设市这两年多来,城镇面貌加速改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为过。”63岁的龙港人陈敬甫可谓是龙港改革的民间观察家,今年以来,他在网上接连发表了包括《谈龙港之名再响》《谈龙港市与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等多篇引发关注的思考性文章。陈敬甫感叹,龙港撤镇设市后基础设施方面变化最大的是住房和交通,“此外,目前在建的医院、学校等民生项目也令人期待。”
而在龙港市相关负责人看来,龙港市和龙港镇的重大区别还在于:“撤镇设市后的龙港能按照市一级功能标准做新生城市的规划,进而提升相关的民生设施,实现从一个镇到一座城的‘历史性蜕变’。”
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肩负起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转型探路的改革重任。
摆脱了镇级束缚的龙港有了更多自主权,可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秉持“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一原则,龙港设市之初,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要在184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规划“一区两园六组团”的空间格局,立志加快建成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推进“一区五城”发展战略。
做好总体规划之时,龙港市教育、村庄、电力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也同步推进,相互支撑,同时不断依法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和监督的进程,力求从大的框架上解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龙港,怎样建设龙港”的问题,走好打造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关键一步。
在规划引领下,龙港设市两年多来,直面短板弱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让城市建设在破旧立新中精彩蝶变,让民生福祉在补短提质中加快改善,让市域治理在创新变革中增能提效——
按照一体规划、同等标准、全域覆盖的要求,龙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版,加快实现“镇”向“市”的功能升级。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在老城新改建36条市政道路、打通6条断头路之时,谋划推进鳌江南岸“一芯四片”重点区块建设。在去年完成文卫路、新老城连接线等重点项目2200多间房屋拆迁的基础上,今年又势如破竹推进龙港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沿江板块拆改项目,3个月时间,完成沿江板块房屋百分百签约。
把龙港新城作为城市发展主战场,创新“授权开发+投资合作+EPC+O”模式,引入200亿元社会资本,高标推进新城龙湖片区综合开发,加快建设龙湖公园、中高职一体化职业学院、均瑶国际教育未来社区、邻里中心、五星级酒店等一批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力争形成“一轴三带、五湖十景”的城市界面,打造温州南部最美城市。
设市两年来,开工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人民医院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政务客厅、人才客厅、文化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深化与温州市直部门民生项目共建合作,借智借力推动教育、民政、医疗、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龙港不仅沿江靠海,域内还有160多条河。昔日还是龙港镇时,因河道太脏臭,镇里有人悬赏20万元请环保局长游泳,此举让龙港一度以另一种姿态“闻名天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设市后,龙港市不仅在城市规划中特别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更是落实了一系列举措,让城市建设和发展更关注人的需求、健康和幸福。
依托“大部制、扁平化”改革优势,龙港把臭河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着力推进排污口排查、截污纳管、水岸同治等各项工作;对不少断头河,在及时清淤基础上采取人工机械水循环模式,防止黑臭反弹,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再生水的生产和利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龙港设市后,有能力、也有意识地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落地:11月30日上午,投资近10亿元的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水厂一期、污泥处理厂一期工程在龙港新城举行开工仪式,预计2024年6月底前投运。届时,龙港市污水日处理规模将达12万吨,每年预计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近2万吨。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再生水厂一期项目的建设投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补齐龙港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时污泥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将填补龙港市污泥处理设施空白。“这两大项目的运行,将有助于改善龙港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助力龙港打造新型城镇化改革示范窗口。”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年,龙港全面开启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表示:“开展这些工作是顺应城市发展趋势、营造未来发展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回应群众美好期待、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内在要求,也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推动龙港从镇到市跨越的必经之路。”龙港将以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扛起创建工作的使命重任,持续向“国字号”荣誉发起冲刺。
龙港这座年轻的城市,站在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和温州市“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的都市区空间格局上,正激发无限活力,向更高的民生目标迈进。
记者:李艺 见习记者:金瑞雅 通讯员:董恋恋 摄影:池长峰
编辑:钱贤豪 责编:李甫仓 监制:薛毓训